网站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正文

微生物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8-04-1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微生物学学科2017年被学校列为我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根据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建设要求,生物工程学院对学院的微生物重点建设学科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和探索实践,学科发展方向对路,人才培养思路清晰,方向对路,加速引进和培养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改善了教学基本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初步形成了重点学科专业办学特色。目前微生物学学科是我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学科研工作的载体,也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柱,直接关系着学院乃至学校建设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微生物学学科建设,根据《大庆师范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修订)》件2015[8号]文件精神和学校要求,特制定微生物学2018至2020年学科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科方向

微生物学学科经过前一建设周期的建设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凝练。目前,微生物学学科拥有3个稳定方向,包括应用微生物育种研究、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其中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方向接近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计划在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领域开展新的研究方向。学科定位:以微生物应用研究为主,兼顾微生物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了以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为核心,辐射应用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活性物质分析和微生物制药等的微生物研究方向。

(二)学科已取得的成果

1.学科科研成果

微生物学科获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大庆油田公司项目2项、大庆市科技局项目2项以及大庆油田采油四厂横向项目1项在内的市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获批科研经费累计800余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微生物学科的发展,支撑了学院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微生物学科取得了以分子生物学在微生物采油研究的应用、微生物采油厌氧菌工程中心建设、石油污染地植被恢复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和自噬与AVM致鸽脑神经细胞损伤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的相关性研究为代表的科研成果10余项。并获省科技进步奖、市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学技术奖技术、油田公司创新奖等科研奖励10余项。微生物学科发表SCI论文5篇,EI论文1篇,核心期刊论文14篇,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

2.学科教学成果

微生物学科近三年先后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项、市局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11项,在各级各类期刊发表教改论文近20篇。微生物学科近三年获校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近三年,微生物学科成员现已建设校级精品课3门,优秀课4门,合格课13门。同时,出版相关教材和教学辅助教材5部。

3.学科基础建设

微生物学学科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条件逐年改善。目前该学科建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级微生物驱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市局级微生物采油厌氧菌研究中心,形成了包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菌种分离培养研究室、发酵工程研究室、菌种性能评价研究室、超净工作室等在内的能够满足开展微生物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所需的实验场所要求。在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经费、市科技局基地项目建设经费、油田公司项目配套经费以及学校经费的支持下,微生物学学科目前有包括超低温冰箱、梯度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DGGE电泳仪、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振荡培养箱、发酵罐、大容量高速冷冻离心机、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厌氧工作站、倒置荧光显微镜等在内的仪器设备1000余套,仪器资产总值1000多万元,可以满足各种教学与科研实验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及发展思路

建设目标: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一支从事应用微生物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队伍,学科教师有2人以上取得教授资格,有3人以上取得副教授资格,培养青年教师6-8名;学科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积极申报和承担省自然资金(含省教育厅重大项目)以上课题1-2项,横向课题1-2项,申请专利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上;获市局级以上奖励2-3项,争取获得省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各1项。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主办或者承办1次以上省级学术会议。

发展思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宗旨,紧跟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趋势,以大庆油田建设和大庆地方经济建设为切入点,充分依靠现有的学科队伍,进行内部培养,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强化已有的优势与特色,增加学科建设的投入,鼓励和支持科学研究、加大科研产出、提升科研成果的质量,积极发挥学术带头人、学术后备带头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扩大我院微生物学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1.本着以科研和技术开发促进学科全面发展的思路,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向的研究:

(1)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本学科方向结合大庆油田开发现状,瞄准大庆油田科技发展需求,紧紧围绕大庆油田微生物采油关键技术,对微生物采油的各个流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①采油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及应用;②微生物驱油菌种资源开发研究;③采油菌种发酵工艺研究;④采油菌种代谢产物研究;⑤微生物驱油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其中,在采油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及应用、微生物驱油菌种资源开发研究、采油菌种发酵工艺研究以及采油菌种代谢产物研究等方面进行开发应用。

(2)应用微生物技术研究

本学科方向立足大庆油田和大庆地区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运用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原理和技术对如微生物采油、微生物污水处理、油田土壤修复、盐碱地治理等具有特定生产目的的菌株进行有效筛选和改造,以提高微生物某种特定的有益性状。目前已在油田微生物采油、微生物污水处理、油田土壤修复等领域开展相关的应用微生物筛选、性能评价及应用效果研究,在应用微生物研究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油田和地方特色。

(3)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

本学科方向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化学以及化学生物学等知识,以具有采油、抗肿瘤和抗菌等功能的活性物质为目标,对微生物的活性物质如多糖、表面活性剂、菌液保护剂等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活性评价、生物合成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在开发和应用微生物资源、评价微生物作用效果和阐明微生物作用机理等研究方面有显著的作用,该研究方向研究技术成熟,研究特色鲜明,研究前景良好,已经与油田、企业及政府部门达成良好的合作开发意向,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定会十分显著。

(4)微生物发酵制药研究

本学科方向以微生物制药工艺流程为主线,通过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参数控制,对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过程、发酵动力学、微生物的营养、菌种的分离和扩大培养、无菌空气的制备、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发酵工艺控制、微生物药物的分离精制、常见微生物药物的发酵生产过程的参数和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涉及的发酵药物生产过程有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药用酶等。该研究方向准确定位于生物制药专业的行业发展方向,应用前景广阔。

在以上四个方向,积极申报和承担省自然资金(含省教育厅重大项目)以上课题1-2项,横向课题1-2项,申请专利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以上;获市局级以上奖励2-3项,争取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各1项。

2.本着人才既是学科建设的保证,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打造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思想活跃、学科交叉、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教授领衔、博士为中坚力量学术梯队。主要采取内培外引,外出读博士、出国进修、访问,下厂挂职锻炼,系内传帮带,与国内科研院所、大学合作等措施。计划毕业博士2-3人,双师型教师3-5人,有2人以上取得教授资格,有3人以上取得副教授资格,培养青年教师6-8名。

3.进一步完善科研和教学条件。首先是强化内部管理,明确仪器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修订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用好管好现有的仪器设备;其次,积极参加实验室和综合研究室的建设。

4.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交流学术思想,扩大学术影响,促进学科发展。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向,主办或者承办1次以上省级学术会议。

四、建设经费的使用意向

1.实验室和文献建设费

10%,科学研究的专业软件、实验材料、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

2.学术交流

10%,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及外请专家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经费。

3.科研研究及学术成果

50%,发表本学科核心论文或者三大检索(CPCI、EI和SCI)论文所需的版面费,出版高水平专著的补贴费,以及对在高层次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奖励(学校已经奖励的不再重复奖励),省级以上课题及成果奖的申报、咨询、评审费、奖励等。

4.与学科建设相关的日常费用

5%。日常管理费用含办公用品费、打印复印费、交通费等。

5.与重点学科建设相关的费用

25%,主要包括专家咨询费、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费、培训费、差旅费、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学科建设和创新实践所需的材料费、出版费、小型仪器设备费以及学科建设中不可预见的费用。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4

友情链接